何叔衡,1876年生,湖南宁乡人,中共党员。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清末秀才。无产阶级革命家,新民学会骨干会员,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成员。
1914年,何叔衡与毛泽东相识于长沙,成为挚友。
1920年何叔衡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共同发起成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
1931年11月,何叔衡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毛泽东等参加了中央工农政府的领导工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部人民委员主任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此时的何叔衡已年近花甲。
1935年2月24日,何叔衡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烈牺牲,时年59岁。
在何叔衡任职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期间,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政权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必须被监督。不等群众上访,就先下访”。何叔衡经常带上干粮袋,亲自下乡调查,走访群众,了解群众的想法。通过田野调查,何叔衡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县、区政府吞没公款,贪污腐化。为了加强检举、监督力度,工农检察部增设了控告局,利用生产空暇进行突击检查,并明确检察工作重点:要从各级领导干部检察起,要从上层领导检察起。并在各机关单位、街道路口到处设立一种特制的木头箱——控告箱,接受群众的检举,每一封群众来信都受到了重视,一旦发现腐败,立即严惩。何叔衡曾说过,“腐败不清除,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
何叔衡作为历史先驱者之一,同毛泽东一样出自三湘。这并非由于远古时舜帝南下到此奏过“箫韶九成”,而是时势和特定的地理环境造成。如同两块燧石相撞能迸出炫目的火花,两种文化的交汇和冲突点上往往会产生杰出的革命家和思想家。
19世纪的中国广东,曾是西方思想与中华古老文明激烈碰撞之地。进入20世纪之后,广东、上海等处的殖民地化和西方文化弊端的影响日占优势,地处广州、武汉之间的湖南则在新旧文化、东西思想的冲突中成为主要交汇点。近代湖南星河灿烂的一代英杰,恰好在此背景下放射出他们自身的光辉。
人们在历史上可以看到何叔衡在几个方面创下了年纪最大的纪录——师范学生、新民学会会员、“一大”代表……其实这恰恰说明他总身处于年轻人的行列中,有一颗不老心。因此,人们称赞他是老年人的模范、中年人的模范,同时也是青年人的模范。
- 上一篇:“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颂歌赞百年,青年谱新章
- 下一篇: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