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以学促教|俄语系混合式教学优秀实践案例交流会(上)
日期:2020-04-1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1066

随着线上学习的深入展开,教师们也不甘落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俄语系的老师们也在不断地通过线上阅读、交流、讨论的形式发现问题,思考解决对策,分享个人经验,提升专业技能,持续推进教学改革。4月9日,俄语系焦敏老师根据近期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第二期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内容,结合个人线上教学实施情况,向俄语系全体教师进行了转训,其他教师也就混合式教学情况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图为俄语系老师在线上听转训内容)

 

本次焦敏老师分享了如何更好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注重学生的“成就感”与“愉快的学习经历”入手,运用“认知、情感、行为”三驾马车,进行设计教学的教学优秀实践案例。

 

(图为焦敏老师在分享混改教学实践优秀案例)

 

案例一: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教学行为设计。

 

注重与学生搭建情感桥梁,及时鼓励,将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以实现学习金字塔中下三层,由简单地被动接收知识转为有目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从而实现知识的最大化吸收。

 

 

根据脑科学原理,大脑多巴胺的分泌规律,当学生完成学会一个新知识时,大脑会会处于兴奋状态,分泌让学生开心的多巴胺,也就是说,这时大脑会奖励学生,使学生感到开心,产生所谓的“成就感”。

人们行为习惯养成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依赖于神经系统的奖励回路,即trigger-behavior-feel good, 当某一种行为产生良好的体验时就会加强这一回路。因此当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trigger),学生根据教学活动要求开展学习(behavior)时,如果在体验环节能够获得及时、良好的反馈,如获得知识后的成就感,其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强化。因此,在混合式教学中要刻意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积极反馈。(面向未来的教与学,中国大学教育,2019.12)

 

(针对学生可能产生心理波动的一些关键时间和事件给予的积极反馈)

 

此外,课堂中将点名提问改为抢答、小组讨论、分享成果、学生串讲等形式,并制定该类任务一定的奖励机制,如:奖励小红花,累计5次,可以换取一次作业加分的形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案例二:增强课堂互动有效性的优秀做法。

 

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保障教学的正常进度以及质量也是教师们关注的重要内容。

经过实践与讨论,我们发现,课前热身、口令打卡、课堂打包提问、接龙回答、才艺表演、学生串讲等形式不失为课堂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好方式。

另外,大家还学习了线上教学7步法优秀案例(周付安,教学方法),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差别,适合线上教学的7步教学方法。具体链接如下:

https://mp.weixin.qq.com/s/CBJFt8RAHFG3esexAwCGew

 

案例三:课前预习内容、课后作业布置及反馈的优秀案例。

 

基于认知科学中对于穿插性、间接性练习的有效性研究,作业布置可以尝试不同章节内容的习题穿插、间歇性发布,即在当天课程学习后发布的练习一部分是与当天学习内容相关的,另一部分是与前面课程内容相关的内容,甚至有一些与下节课要预习内容相关的习题。

作业在精不在多,布置有针对性、高质量的作业,注意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学生讨论类作业应不在于次数多少,而注重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自我个性。

针对作业评价与反馈,我们可充分利用校内作业平台功能、多种线上智能平台共用、助教协助批改作业、学生自行批改作业后教师总结再评价、小组之间互相评价、作业限时完成奖励机制、课上有针对地反馈作业、科学使用作业评语等方法,不仅能够保障作业及时反馈,同时增加了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热情。

 

为深化学校TOPCARES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已经深入开展两期“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培训,不仅提升了“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其有机会接触校内其他专业优秀案例,同时通过对本专业教师的转训,还能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整体素质,促进专业建设,从而带动学校整个教师队伍的进步与发展,促进各个专业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