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院学子智启文化新程|AI纸雕点亮历史街区,创新竞赛绽放青春光芒
日期:2025-04-28  作者:外国语学院   来源:  浏览量:228

在当今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各类学科竞赛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展示才华、贡献智慧的广阔舞台。外国语学院的学子们积极投身其中,凭借卓越的创意与不懈的努力,在文化创新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由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付立民老师带领的跨学科团队——“又见智创”,凭借融合AI技术与传统纸雕艺术的智能文化作品《东关街智能纸雕灯》,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崭露头角。该项目“让历史可触摸、让文化会说话”的创新理念,引发《大连日报》等主流媒体的专题报道。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AI语音交互系统与八层纸雕工艺,将百年商埠老街的文化记忆转化为可互动的智慧载体,为历史街区活化提供了科技与人文共生的新范式,彰显了高校学子在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中的责任担当。

在辽东半岛南端的百年商埠老街,一场静默的文化革新正在发生。一座以城市历史地标为灵感创作的传统纸雕灯,凭借AI智能语音交互技术“讲述”城市记忆,成为激活本土文化基因的创新载体。这件融合东方美学与前沿科技的作品,折射出一座城市对文化遗产的新光芒。

纸雕为媒:让建筑可阅读,让历史可触摸

作品以八层特种纸叠刻工艺,还原历史街区的建筑肌理与生活场景。通过精密的光照设计,灯光打开时,老街场景跃然而生:穿透拱窗的朦胧,洒在街巷的明澈,笼罩商铺的温润,照耀电车的指引,皆在方寸间流转。“这不是简单的工艺品,而是一座微型文化档案馆。”项目负责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外国语学院付立民老师介绍,作品搭载国内自主开发的智能AI语音交互系统,可响应百余条文化指令。当观众询问“这条街的故事”,内置的本地化知识图谱便从商贸史、建筑史、民俗史多维度展开叙事。

科技赋能:破解文化遗产传播密码

项目研发过程中,一支深耕地方文创设计和弘扬的学生团队——“又见智创”团队引发关注。该团队涵盖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等多个专业的师生们,在指导教师付立民、崔柳老师的带领下,各学院打破专业壁垒,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校外指导教师——大连行者文化广告有限公司的高军毅老师组建了一支多元化的创新团队,专注地方文化保护与弘扬、纸雕图案归拢设计、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开发。作为学生团队的同行者和引路人,老师们为学生们带来了行业前沿的技术与市场洞察,为项目的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其创新性提出“轻量数字活化”理念,将复杂算法封装于极简硬件中,使前沿技术成为大众可感知的文化触点。

“我们拒绝‘技术暴力’,追求地方文创与新兴科技的共生关系。”高军毅表示,作品采用无屏交互设计,避免电子设备对传统美学的侵扰;传统与科技结合,用新手段促进地方文旅的传播;自主研发的低功耗系统确保设备可连续运行,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这种“藏技于艺”的思路,为大连市场同类文创数字化项目提供了新范式。

社会价值:从文化展示到文明传承

从校园实验室到城市展厅,这件作品正悄然改变参观模式。老年观众对着纸雕灯用方言询问童年记忆中的店铺位置,年轻父母引导孩子通过语音交互完成“历史寻宝”游戏,海外游客则惊叹于东方美学与智能科技的和谐共生。

在教育方面,作品将传统技艺与科技深度融合,开创了三维立体文化教学场景。多所中小学已准备将其引入校本课程,学生可通过科技教室自定义灯光和AI逻辑,在技术实践中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逻辑。

城市启示:寻找传统与未来的连接点

这座纸雕灯的开发,揭示出文化传承的深层逻辑:真正的保护不是将历史封存于展柜,而是用时代语言重构其生命力。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越来越多地方企业正以技术创新参与文化叙事,通过可体验、可互动、可传播的载体,让城市文脉真正“活”在百姓生活场景中。

更令人期待的是,“又见团队”正在开发的UGC设计平台,将允许用户自主设计纸雕图案并训练专属AI语音包。"未来每个人都能用手机设计一盏属于自己的文化纸雕灯,甚至将照片变成可以对话的个性化纸雕AI智能体,让个性化、传统文化、AI科技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团委书记崔柳老师介绍,“又见系列”文创产品已获得2024年“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和“建行杯”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今年,迭代后的AI东关街智能纸雕灯产品正在参加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又见系列”文创产品已吸引多家文旅企业抛来橄榄枝,在地方文旅发展方面,团队计划推出以大连老电车、中山广场老式建筑群等一系列大连地方特色的智能纸雕灯,同时布局全国,设计并制作以岳阳楼、黄鹤楼等历史文化建筑主题的AI智能纸雕灯,构建“又见系列”文创IP矩阵,并将其技术框架将开放给更多历史街区改造工程使用。在可见的未来,这场始于方寸纸雕的文化复兴实验,或将催生更多“科技人文共生体”。

此次“又见智创”团队的成功,无疑为外国语学院的学子们点亮了一盏前行的明灯。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受到鼓舞,积极参与到各类文化创新竞赛中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竞赛的舞台上展现风采。未来,外国语学院也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此类项目的机会和资源,鼓励同学们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外国语学院将在文化创新领域创造更多佳绩,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