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让党史学习教育更“鲜活”,更好地引领东软青年党员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5月27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策划开展“红色主题剧本杀”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沉浸式戏剧体验和跨时空对话的形式,解锁红色教育新体验,为党史学习注入“创意化、年轻态”的新模式。
项目简介
活动时间
2023年5月27日
活动主题
红色剧本杀,党建新“实践”
参与人员
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
指导教师
崔柳
剧本介绍
首次党建活动的剧本是《末班车》。《末班车》的故事发生在抗战胜利前夕,故事讲述了七个学生正在学校进行爱国主义研讨会,在讨论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争论之后,突如其来的穿越,把大家“带回”到了抗战胜利前夕的一趟日伪列车上。此时的日军已是强弩之末,却仍在负隅顽抗。本次列车上押运了两份珍贵的藏宝图,藏着大批国宝文物。日军想以此为资本准备做最后的挣扎。而七名同学中也隐藏了共产党、国民党、日伪军三个阵营的成员。
身临其境,走进人物角色
开始之初,我们首先以学生的身份回顾了近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让同学们对活动的故事线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随后突如其来的穿越环节,让同学们梦回战火纷飞的年代。
任务的最终目的就是将藏着大批中国国宝文物的藏宝图安全带离火车。基于上述情况,大家都会做出哪些选择和举动,会演绎出什么样不同的结局,成为了本次活动的关键。
确定角色之后,青年们换上服装,来到主题场景区域,切身感受人物的背景,迫不及待的翻开独一无二的剧本,了解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前夕究竟发生了什么…
“审讯室里的暗潮涌动,敌我双方蓄势待发”经过搜证、公聊后,那段硝烟弥漫的革命历史,在重重迷雾中逐渐露出…随着剧情一页页揭开,青年们慢慢走进了人物角色的内心,逐渐把自己当成了时代洪流中的关键一员,将自己融入具有历史感的“隔空对话”和“头脑风暴”。
在4个多小时的沉浸式体验里,到场的青年党员通过剧本阅读讲述辩论、剧情演绎、沉浸思考等环节,亲身体验保家卫国的英勇历史。随着剧本一页页翻过,大家“穿越”到硝烟弥漫的1945年,逐渐走进了角色的内心世界,与革命先辈们展开跨时空交流,深刻领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革命先辈爱国情怀。在一轮轮推理思考和发言阐述中作出艰难抉择,大家亲身感受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中殊死一搏的诀别时刻。
活动感悟
这次“红色剧本杀”活动到底效果如何?听听俄语系同学们怎么说:
在此次剧本当中我扮演的角色是胡一梦,是一名女记者,同时也是一名潜伏的中共地下党员。过程中充满着挑战与危险,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就必须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尾的复盘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真的是热泪盈眶,感谢先烈救民族于水火,才能让我辈有如今这般光明的日子!
——张思萍
剧本杀我之前也玩过不少,但这是第一次玩这样的“红色剧本杀”,感觉非常新奇。和市面上的其他剧本杀不同,“红色剧本杀”能让我在参与的过程中亲身感受革命先辈的事迹,是一种心灵的洗涤、精神的重生。在这个过程中我切实感受到了当年革命先烈们为了获取最终胜利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剧本演绎,更是一场鲜活的党史学习教育。
——何奕辰
在近6个小时的演绎中,我们一同回到抗日战争时期,在扮演中共地下党党员的过程中,通过情景演绎我深刻感受到当时中国的艰难境况和危机四伏的革命氛围,更深刻感受到了今日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体悟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作为参与者我对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唤起了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与使命担当。
——包楠
这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党建不仅仅是在表面上的红色标识和宣传口号,更是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教育让每个党员深入理解党的历史、信仰和使命。《末班车》这个剧本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长河,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党的奋斗历程和人民的牺牲精神。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党的认同和自豪感,也明白了作为党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文金梅
愿为萤火,照亮星河,此次“红色剧本杀”,用好用活了红色资源。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将继续以党建带群建为抓手,深化活力党建品牌效应,结合当下热点搭建青年学习交流新平台,以“又红又潮”的方式实现政治引领与价值引导,创新党建活动新形势,俄语系在行动!
- 上一篇:“当代雷锋”郭明义走进大东软!
- 下一篇:争鸣杯|以辩会友,宏辞论道